top of page

緩慢之中前行 翻轉嘉義青年以生活實踐重新編織地方關係

  • 作家相片: 樂樂
    樂樂
  • 5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從陪伴到參與 用微小行動重塑家鄉想像

【記者楊雅雯/劉旻其嘉義報導】


2014年嘉義市長選舉落幕後,一群參與選戰的志工沒有散去,而是選擇繼續在地深耕。這群人組成了「翻轉嘉義工作隊」,他們希望關心嘉義、討論城市未來不只是選舉時的短暫熱潮,而是把選舉期間關注的城市議題延續下去,以行動投入社區、連結地方、推動改變。


工作隊由大約七至十名志工組成,成員多為嘉義在地人,也包括曾經離鄉求學或工作後選擇返鄉的人,以及來自外地、在嘉義落腳生活的朋友。雖然目前尚未有固定運作的模式,但當特定議題出現時,他們仍會自發性地集結行動。對這些成員而言,嘉義不僅是生活的地方,更是一座充滿街坊人情味、保有木造老屋的城市。


成員們對嘉義有著深厚而複雜的情感,他們認為,嘉義城市小、人際連結快,行動起來便利,但也因關係緊密,政治立場或意見不同時,容易引發摩擦。儘管如此,他們仍選擇嘉義作為行動基地,不只是出於地緣情感,更多的是因為認同這座城市的人情味與老屋街區等獨特風貌。


工作隊在成立初期曾推動許多實際行動,包括設立課輔班、陪伴孩童學習等,並且由具有特教背景的成員帶領學童完成功課、參與活動;也曾出版刊物記錄地方故事與觀點,訪談在地人物、記錄社區歷史。這些努力持續了近兩年,為社區留下具體貢獻,也讓他們與社區產生更深的連結,在實踐中反思自己對環境與社會的看法。


談到對於嘉義的未來發展,工作隊的成員們普遍關注大型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能帶來的影響。他們不贊成像是近期推動的輕軌計畫,認為相較於這類耗資龐大的工程,嘉義更需要貼近市民實際需求的基礎建設與生活服務。由於嘉義的交通以機車為主,已相當便捷,因此城市規劃應更著重在地特色與實際使用情況,而非追求形象工程。


雖然翻轉嘉義工作隊目前的活動不如以往頻繁,但仍持續關注地方公共事務。2024年,他們舉辦了十週年回顧展,也參與了公共議題的快閃擺攤行動,延續與地方的連結,儘管團隊如今已非固定性質,但仍會因應時事集結行動,展現對嘉義公共事務的高度關注。部分成員也更進一步參與如「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等正式組織,持續投入地方議題,也曾針對嘉義市噴水圓環裝置計畫提出具體建議,並召開記者會,表達民間觀點與聲音。


被問及是否會鼓勵年輕人投入家鄉社區行動時,工作隊成員坦言:「熱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與溝通。」他們觀察到,許多返鄉青年滿懷理想,卻因未深入理解地方脈絡而感到挫折。因此他們建議,與其急著改變地方,不如先花時間認識地方、理解歷史與文化脈絡,並在過程中找到合適的參與方式。真正有影響力的行動,來自對社區的理解與共感,而不是從外地視角強行套用他處的經驗。


十年過去,這群人仍默默走在改變的路上。「翻轉嘉義」從來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實踐精神。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團隊的相處與凝聚方式上,從初期共同生活、舉辦活動、培養默契,到後期改以彈性聯繫與分工的方式,成員們仍持續參與各類公共事務。雖然翻轉嘉義工作隊已不再是高頻率運作的團體,但影響力依然透過多元形式延續,成為嘉義這座小城市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民間聲音。



Comments


  • Line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A: 62249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T:(05)272-1001 分機 2411

M: Ted79501@nhu.edu.tw 郭助理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Twitter Icon
  • White Pinterest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我不在教室,就在拍片路上!!

Copyright © 2018 NHU COMMUNI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著作權屬於南華大學傳播學系(所),請詳見使用規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