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校友返校 師生音樂交流共度音研週
- 樂樂
- 2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記者邱彥偉、黃鈺筑、江奕憲/嘉義縣南華大學報導】
在南華大學緣起樓地下室YB06與成均館C107教室,傳出樂團樂器的演奏、悠揚的音樂聲與師生歡笑聲,原來是由南華大學音樂研究社主辦的音研週活動。音研週是在114年03月31日~04月01日晚上6點~9點為期兩日的音樂互動式參與型講座,邀請到兩位優秀校友:王柏元與陳岳海返校擔任講師。音研週與一般單純聽課的講座不同,學生可以和老師一起透過音樂做交流,度過美好的時間。

03月31日由王柏元老師在學生社辦練團室,指導學生們關於即興的演奏。以輕鬆易懂的表現方法,循序漸進的堆疊,讓現場互不相識,從來沒合作過的陌生樂手們,能夠短時間完成一場小型的即興表演。就算不是能力資質很強的樂手,也能毫無壓力且自然的合作共同完成曲目。
對此,參與第一天講座的社員表示,原本以為即興是指:很厲害的樂手在音樂做很可觀嚇人的變化。且由於自己只學過最簡單的爵士鼓節奏,所以帶著些許膽卻和不自信參加這場講座,但這次卻能參與其中跟大家一起感受即興的樂趣,是很新奇的體驗,對於能順利完成曲目感到很有成就感。
第二天由陳岳海老師在成均館電腦教室,講解如何使用電腦進行編曲,以及歌曲的層面分析。透過詳細的講解與豐富的樂理知識,讓學生瞭解編曲的基礎要素有哪些。更舉出不同歌曲分析的例子,像是在某處特別使用了某種樂器來達到作曲家想表達的效果等。最後,老師分享了自己創作的歌曲,讓學生能夠理解並對於電腦編曲產生進一步的興趣。

兩位老師皆為南華的校友,此次回到南華大學用音樂與學生進行互動,重回懷念的地方,獲得的感動與心得不大相同。談到音樂,兩位老師也向我們分享自身接觸音樂的契機與歷程,給予南華的學弟妹鼓勵。
柏元老師認為,即興需要有一定的限制才可以去做變化,就像是做菜,要先知道自己擁有哪些食材,才會有個明確的方向去規劃要做出什麼樣的料理,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老師發現這次講座參加的樂手偏向新生較多,且對於即興呈現的效果還不錯感到開心。更笑著分享自己曾經想學電吉他但卻買成電貝斯,只好誤打誤撞成為貝斯手的故事,鼓勵同學能多方涉略,去更多地方學習是好事。
岳海老師則表示,自己最一開始接觸音樂其實不是作曲,而是樂團的主唱。再後來接觸古典吉他和作詞,覺得上台表演自己創作的歌很酷,因此才漸漸往作曲編曲的方向摸索邁進。近期也有與劇場合作編出充滿情緒表現收放力的背景音樂。此次講座岳海老師希望促進學生養成聽音樂時不同的習慣,仔細聆聽作曲家想表達的故事、隱藏的巧思為何……等等,收藏對自身有影響的素材,在以後創作時都能成為需要的養分。
王柏元老師與陳岳海老師返校回饋社團,透過靈活有趣的即興演奏指導與電腦編曲技巧分享,吸引眾多學生積極參與,現場互動熱烈。在南華學生的心中種下對音樂創作與即興演奏的興趣種子,展現校友回饋與社團凝聚的積極意義。
音樂研究社是南華大學於112學年度上學期創立的新社團,是由過去的「熱門音樂社」與「聲色合鳴歌唱研習社」合併而成,創立至今籌辦許多與音樂相關的活動,該社團往後的活動規劃與走向如何,值得持續關注,且非常令人期待。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