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樂樂

諸羅樹蛙旅遊 導入永續生態

落實生態教育 舉辦13場樹蛙夜觀活動

【記者吳書誼/嘉義縣大林鎮報導】


為避免落入消費生態之名,座落於嘉義縣大林鎮的南華大學、山腳蛙環境教育工作室與分布在不同社區的在地居民,組成諸羅樹蛙生態旅遊推動小組,於今年6月到8月首次將永續生態旅遊框架導入賞蛙活動,舉辦「玩在地—諸羅樹蛙生態旅遊」活動。山腳蛙環境教育工作室創辦人暨南華大學兼任老師楊惠玲表示,今年共舉辦了13場樹蛙夜觀活動,賞蛙季圓滿結束,並為諸羅樹蛙存下第一筆保育基金,將作為明年樹蛙族群的調查經費。


之所以將永續生態旅遊框架導入賞蛙活動,楊惠玲說明,主要是考量近年來許多以生態旅遊為名的自然觀光活動紛紛興起,但由於生態旅遊對象往往是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操作上除了活動本身的設計之外,尚須包括複雜的在地利益回饋、保育基金收入與後續的生態物種監測與調查,多數生態旅遊活動在發展之前,尚未做好準備,遂導致活動由生態保育為始,而以消費生態資源告終。


每年4月到9月的夜晚,雲林及嘉義地區的農墾竹林常可聽見諸羅樹蛙特別又高亢的叫聲。

諸羅樹蛙是原嘉義市玉山國中現已退休的陳玉松老師發現,並於1995年由呂光洋、賴俊祥及陳玉松共同發表,中文俗名是以發現地嘉義的舊地名「諸羅」取名,其學名中的種名arvalis有「田野」的意思,棲息地以竹林為最大宗。


楊惠玲說明,推動樹蛙的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主要是希望推廣竹筍友善種植來保留樹蛙棲地,並利用旅遊活動來行銷竹筍,使筍農更有繼續種植下去的動力。


有鑑於諸羅樹蛙生活的竹林棲息地逐漸變少,生態旅遊又是保育環境的方式之一,所以在4年前便由南華大學旅遊管理系副教授許澤宇開始著手訓練在地的生態解說員、組織賞蛙共學小組,並規範較為嚴格的遊客守則,使得旅遊活動能對樹蛙的干擾降到最低,同時藉由旅遊活動讓民眾了解樹蛙,喜歡並關心牠們,再行銷竹筍,讓遊客藉由消費購買竹筍成為保育樹蛙的參與者之一。


另一方面,楊惠玲說道,擔心沒有做好準備就發展生態旅遊,在未來會有人人爭相帶導覽,削價競爭發生「百元賞蛙」的問題,因此才會想要在此之前先帶入更負責任、更嚴謹的生態旅遊,畢竟嚴謹的生態旅遊需藉由單一窗口來執行分區管理、收入分配以及環境調查等工作。由於民眾對於生態旅遊的架構不甚了解,因此賞蛙小組舉辦多場說明會,來使大家對於生態旅遊有更深入的了解及並希望取得地方的共識。楊惠玲認為,生態旅遊的收費務必要回饋給保育基金與在地社區,並做好監測調查,才能永續。


最後,楊惠玲提到,今年活動是導入生態旅遊架構的第一年,在一連串活動後發現許多問題,包括活動需要更多友善生產的筍農合作,以及更多生態解說員的積極投入,並增加一些互動式活動,如聽聲尋蛙,與紀念品開發,讓遊客可以把美好回憶帶回家,同時可以加深對樹蛙生態保育的印象,讓生態旅遊既能好玩有趣,又能將知識帶入記憶中。楊惠玲表示,未來的目標更要將這些活動帶進在地中小學的校園裡,讓學生可以透過踏查,了解自己家鄉特有的諸羅樹蛙,一起為諸羅樹蛙的保育工作盡一份心力。



10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