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樂樂

陳香縈心存善念 踐行施比受更有福

從小養成助人為善 看到她所幫助人們過得幸福瞬間 也得到幸福感

【記者朱芳誼/南華大學報導】


「我們從社會上取得了這麼多的資源,你真沒道理不把這些東西還回去。」、「有些事情你不做就沒有人做。」畢業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擁有英國、法國及德國管理碩士,本學期應邀至南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任教的陳香縈老師,分享了從小父親陳勁教授經常對她與哥哥叮嚀的話,這也埋下了她成長後助人為善的種子。

從小在兩位教授父母培養下成長的陳香縈說:「其實我以前並不想跟爸爸、媽媽 一樣成為教授,我想跟他們不一樣。」這樣的陳香縈,在經歷了對她人生影響甚大的「蝴蝶效應」之下,逐漸蛻變,成長為一個樂於助人,更希望總有一天能夠將獲得的幫助回饋於社會。

「我爸爸、媽媽從小就很常跟我們說,要把我們得到的幫助回饋社會,因為施比受更有福。」陳香縈回憶到,她在歐洲留學的最後一站比利時,接到了一通來自駐比利時大使館的電話邀請。當時大使館需要年輕的台灣留學生為他們舉辦的活動提供幫助,面對這樣的邀約,陳香縈覺得特別有挑戰性,於是答應了大使館的邀請,也因而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結束了大使館邀約的陳香縈,接著又接到了演講邀約,即使是她不甚精通的法文演講,她同樣拿出了「Why not?何不試試呢?」的正向積極心態來迎接。再來,她擔任當時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拜訪歐盟時的隨行翻譯。陳香縈正向好奇以及嘗試的心態使得她擁有這些特殊的經驗,也使得她後來的人生經歷越來越豐富多彩。這些在公部門辦講座及晤談經驗使陳香縈逐漸發覺,這種將知識傳播出去的職業特別使她有成就感,轉而改變跑道走上了她過去不曾想過的教學生涯。

這樣的陳香縈也申請了本學期的「南華 大學珍珠計畫」,「珍珠」指的是學生,計畫時程半年,由申請老師帶領著想培育的「珍珠」共同發起計畫,並於半年後發表成果。此次計畫若是通過申請,陳香縈希望能夠針對處於文化弱勢的外籍學生共同進行職涯規劃,並且想了解職涯規劃運用在外籍生與本籍生之間的差別,於是她招募了外籍生及本籍生各2名的學生團隊, 並計畫在做出職涯規劃後,帶領這些「珍珠」前往嘉義市企業參訪。

同時,陳香縈也想藉由此次計畫讓外籍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如果未來 留在台灣工作時,他們能夠有什麼樣的機 會、從事什麼樣的產業。陳香縈更想讓她的學生明白的是,只要能透過知識換取報酬就盡量避免以勞力爭取,也藉此提高學生們的競爭力。

陳香縈父親是已退休的陳勁教授,也是南華大學「冬友、淑芬研究生獎學金」、「來順、銀花勤學清寒獎學金」的創辦人。在這樣樂於助人的父親教導下成長, 她說:「這讓我不禁會想,那麼我能做些什麼?」不同於已經奮鬥一輩子有餘裕幫助學生的父親,陳香縈發現資源不一定指金源,分享則是不求目的。她作為一位知識傳播者將自己所學,努力教授給需要的人們。陳香縈表示,在看到她所幫助的人們過得幸福的瞬間,她也同時得到了幸福與滿足感。

陳香縈同時向我們分享她平時是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自己必須做以及想做的事情。她說道,妥善運用艾豪森矩陣將重要緊急、較不重要等事情做分類,能有效提高她辦事的效率。陳香縈從一本讀過的書籍《超男進化論》中學到,如何將事件分為身、心、靈、家、事(事業)、社(社會)。

她說道:「我每天或每周會從中選一兩項來處理, 這樣既不會將自己榨乾,又能合理的安排時間以及事件。」這個方法也同時能兼顧心靈不耗損。陳香縈認為,在僅能選擇一個項目執行時,也應該告訴自己:「今天我至少將這個項目完成了,非常棒,明天再執行另一個項目吧!」

在陳香縈的經歷中,她認為持續累積的重要性、正向積極的思考態度,以及不要輕忽蝴蝶效應三點非常之重要。這正是影響她一路走到現在的三個要素,同時陳香縈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正向積極的思考下, 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並且呼籲南華大學 所有仍對未來升學、就業以及職涯規劃有需求的同學,非常歡迎他們向她提出職涯預約諮詢的申請,持續累積經驗為未來某一刻會來臨的機會做好準備。



9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