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專研佛法領略佛學精妙 巧妙運用在教學生活及工作 讓諸事圓滿
【記者李佩錡/南華大學報導】
從西來大學校長到南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在高教路上吳欽杉幾乎都在佛光山體系下服務。起初是為了尋找人生的答案踏入佛門,而後領略佛學精妙,直至修習數十載,他不僅專研佛法,還將其巧妙地運用在教學、生活以及工作上。
從小時候起吳欽杉發現,周圍的長輩都有信仰,那時他並不知道什麼是信仰,只希望自己也有能去追求的東西。他總是思考為什麼人的生活是現在這樣,漸漸的發現傳統民間信仰不太能解釋這個問題。隨著不斷地尋找答案,他發現原來有另一種信仰叫做佛教,在試探著接觸佛教的過程中,他思考佛教對我們的生命、生活,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說法或意義產生了好奇,便在好奇心的驅動之下開始學習佛法。
吳欽杉分享道,有位老師曾問過星雲大師,信佛還能去拜拜嗎?大師回答當然可以,因為佛教並不會排斥別人的信仰,它只是在告訴你,有一些特別的道理你要懂,為什麼生活會過得非常好或過得不如意,其中一定有因果關係。 自從聽完大師的話後,吳欽杉覺得這是自己想要的信仰,剛好彼時在高雄中山大學教書,住處接近佛光山道場,他便開始去聆聽佛學講座,有時會當義工,越來越頻繁往來佛光山。當時的他,恰巧遇到喜歡寫文章的星雲大師,大師會用自身的理解,把一些艱澀的佛法用比較易懂的方式寫出來,讓大家理解後就可以嘗試著去做。所以星雲大師喜歡寫,他就喜歡看,長期培養下,和佛光山以及這份信仰都越來越密切。
常有人疑惑他的專業明明是管理和財務金融,為什麼會如此投入佛法世界?吳欽杉微笑地說道,不管在哪個專業發展的再好,人們依舊保有自己的心和生活,怎麼讓事情達到平衡、讓心和生活能夠舒適,這在自身專業上是無法找到正確答案的。
吳欽杉坦承,要用所讀的管理專業去完成當主管的任務,很多時候是很困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困境,不可能每次結果都很圓滿,學佛以後讓他更懂得什麼是換位思考,當主管的,帶領著一群人做事,就要有足夠的能耐去瞭解所帶的人有什麼困境。現在的吳欽杉能夠做到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在佛光山長期的薰陶之下,從學佛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到的。
說起在中山大學擔任副校長的經歷,吳欽杉回憶道,當初不太想接任,但在太太的勸說下,思考學佛學了這麼長的時間,應該要給自己一些考驗,看自己在學佛後有了什麼樣的轉變,因而接下這份沉重的任務。接任副校長後,他請書法家將星雲大師的「四給」寫成一副字,掛在辦公室明顯處,時時刻刻警惕自我。
吳欽杉解釋道,學生為什麼要來找副校長,一定是面臨了困難,如果這時只是打官腔,那幹嘛還需要他,所以他隨時告訴自己盡要想辦法做到。為了要學習換位思考,他會盡可能地從各管道學佛,不管是讀經典、星雲大師書籍或聆聽法師的演講,將所學累積起來,除了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好外,也讓來找他尋求協助的人,可以得到不見得滿意但至少歡喜的答案。因此,佛學對吳欽杉來而言並不是很深的知識系統,是一個能夠幫他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有能力帶領大家一起都過好的一個想法。
佛法對吳欽杉來說總是充滿著吸引力,因為可以為他無法解釋的問題做出一些解答,譬如說因果,佛教告訴我們既然有因緣果報,那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固定的,美好的生活也不是永恆的。吳欽杉說明,要一直維持順心就要常結善緣,正是星雲大師要行三好的道理,三好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佛教的核心,佛教講的三業,佛教徒一定要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意,這也是星雲大師推行的三好,大師覺得如果社會上所有人都行三好,不只是自己舒服,周遭的人也會感到舒服,因此一位佛教徒或者相信佛教的人,常把三好放在腦中,當有壞習慣要出來之前,就先想我要行三好,就把它吞下去了。
這學期接任管理學院院長,對此吳欽杉表示,任何一個單位都有它的慣性,管理學院也有習慣的處事方式和做事風格,現在的想法不太會輕易地去改變,有些事情會選擇順水推舟,在順勢的過程裡稍微觀察,如果偏離了就盡量讓它回到正軌。吳欽杉期許,在他的帶領之下,南華大學管理學院就在當前良好的基礎下,好好地順暢運作,相信事情都會圓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