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嘉義後站的島呼冊店,以文字與非基改黃豆製品,編織一間書店對生活的低語與堅持

  • 作家相片: 樂樂
    樂樂
  • 14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記者楊雅雯/劉旻其嘉義報導】


位在嘉義後火車站一隅的「島呼冊店」,是一間結合書籍選品與食農理念的獨立書店。不同於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島呼冊店除了販售各類精選書籍,更販售自家製作的非基改黃豆製品,讓閱讀與日常飲食成為並行的生活實踐。在書香與豆香共存的空間裡,沒有滿牆的暢銷排行榜,只有一排排經過細心挑選的書籍靜靜躺在木架上,與窗邊陽光共讀,座位使用古早味的木桌椅,黃豆製成的飲品也樣式豐富,延續對土地與飲食的溫柔堅持,書與豆,兩種看似無關的存在,在這裡交織成一種新的生活想像,也是一種溫柔的抵抗。


書店內部裝潢簡約,提供舒適環境讓消費者安靜享受書內世界
書店內部裝潢簡約,提供舒適環境讓消費者安靜享受書內世界

談起「島呼冊店」的誕生,敏華回憶,是詩涵先提出了「想買書」的念頭,而她剛好在原本的工作告一段落,也正萌生起製作黃豆加工品的想法,兩個願望就這麼交織起來,一間結合閱讀與黃豆製品的書店就這樣誕生了。


她們選擇只使用來自台灣本土的非基改黃豆,製作豆腐、豆漿等產品,並在選書方向上也有所堅持。不僅有文學與小說,也納入她們關注的人權、性別、農業等議題。敏華負責豆製品製作,詩涵則專注於書籍選品,兩人分工明確,各自將所愛與所信投入其中。


關於「島呼冊店」這個名字,敏華說,從中文唸法來看,有「呼喚島嶼」的意涵,希望這個空間能回應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從台語來看,則是「豆腐冊店」的諧音,幽默地點出了這間書店的雙重身分。


島呼冊店由木造屋改建,整體風格偏日系
島呼冊店由木造屋改建,整體風格偏日系

會想開始做豆腐坊,其實與敏華當時對農業議題的關注密切相關。她提到,早在2008年,台灣就開始推動非基改運動。當時每年進口的基改黃豆高達兩百多萬噸,大多用於製作飼料或榨油。真正供人食用的黃豆,往往只能從中挑出品質較好的部分再加工為豆製品。


非基改的浪潮逐漸興起時,敏華也接觸到一個新的觀念:台灣本地其實有農夫在種植黃豆與雜糧,但與稻米不同,這些作物收成後還需進一步加工,才能端上餐桌。這道「技術門檻」讓本地豆農面臨挑戰,也讓敏華開始思考,自己能否以實際行動支持這些人,讓土地上的作物能繼續被種植與看見。就這樣,她投入豆製品的製作,從選豆、製作、販售到與顧客互動,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對她來說,這不只是販售產品,更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的日常實踐。


店內海報說明豆製品的特色
店內海報說明豆製品的特色

敏華坦言,「島呼冊店」的所在地並不是商業熱區,嘉義後站附近少有人潮聚集,也不在主要生活圈內。因此,無論是講座還是活動,對於書店所在社區的影響其實相當有限,互動不多。但若將視角拉大至整個嘉義地區,便能發現書店承接了一部分被忽視的公共角色。敏華提到,書店成立前,嘉義縣市其實就已有 NGO 關注廢死、勞動權益等冷門議題,然而這些議題常因經費與資源限制,活動大多集中於北中南大城市,嘉義居民能親身參與的機會相對有限。


恰巧詩涵與敏華與許多社運團體的工作者有所聯繫,便希望透過書店空間,成為議題發聲的平台。無論是講座或座談會,他們都盡力為這些議題留下一個能被看見的角落。當被問到參與人數是否增加時,敏華的回答略顯保留。他認為每個人關心的議題不同,活動的吸引力也取決於主題與講者。觀眾的互動與回饋,多是當下性的,也因此無法以數字來衡量影響力。


書店的經營之路並不輕鬆。敏華坦言,「島呼冊店」選在後站的好處是租金相對便宜、空間具特色,這讓書店在資金壓力上較能負擔。然而,真正的挑戰,來自日常經營中的每一個選擇。以豆製品為例,敏華不希望在銷售過程中產生過多垃圾,堅持鼓勵顧客自備容器購買豆腐,豆漿則使用價格較高的玻璃瓶盛裝。這樣的做法雖符合環保理念,卻也無形中提高了消費門檻,挑戰了大多數人習慣的購買方式;而在書店的部分,閱讀習慣的改變帶來了更多壓力。博客來長年以七九折售書,其他電商平台甚至祭出更低的折扣,使讀者對「原價買書」的接受度越來越低。敏華說,島呼冊店目前的書籍多由「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進書,進價已是七折,因此幾乎無法再壓低售價。在現實中維持「原價賣書」的堅持,不僅是對書籍價值的尊重,也是對出版產業永續的一種守護。


談起書店的未來,敏華坦言他們仍在摸索前行的方向。這幾年來,島呼冊店也曾走出固定空間,參與市集試圖累積能見度,例如嘉義本地的草草戲劇節。然而,實際收穫卻未如預期。草草戲劇節的主要客群以外地遊客與鄰近大學生為主,雖然能短暫接觸到新面孔,但這樣的流動客群並不穩定,也難以轉化為書店的長期支持者。敏華感嘆,「知道書店的存在,和願意支持、消費,始終是兩回事。」不過,這樣的現實並沒有讓他們停下腳步。相反地,這成為他們更努力說出自己理念的理由。敏華說:「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間書店為什麼存在、它在意什麼,對社會與環境又能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島呼冊店用書頁與黃豆,述說一種溫柔的堅持。它或許不是熱鬧街角的一道風景,但正因為安靜,才更顯珍貴。它是一間書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回聲,在文字與飲食之間,回應著我們對土地與日常的想像。


書店內不定時推出不同類型的書籍
書店內不定時推出不同類型的書籍


Kommentare


  • Line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A: 62249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T:(05)272-1001 分機 2411

M: Ted79501@nhu.edu.tw 郭助理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Twitter Icon
  • White Pinterest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我不在教室,就在拍片路上!!

Copyright © 2018 NHU COMMUNI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著作權屬於南華大學傳播學系(所),請詳見使用規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