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日本劇作《父歸》 探索家庭婚姻引發議題
【記者邵芊卉/南華大學報導】
南華大學傳播學系影劇表演藝術組的特色劇團「戲生」今年邁入第6年,此次以《歸家》作為主題,劇本改編自日本劇作家菊池寬1917 年的作品《父歸》,採用劇中劇形式,展現一個家庭因母親離家出走所引發的種種衝突與情感。3月22日在學海堂5樓攝影棚舉辦開幕記者會,吸引了南華大學校內主管、傳播系師生及媒體記者觀影,迴響熱烈。
《歸家》將於4月21日至22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舉辦舞台劇畢業公演。《歸家》導演、傳播學系碩士班學生潘亞萍表示,最初接觸《父歸》時,其實沒有太多感觸,甚至不太喜歡《父歸》原劇本裡的母親,不太能理解劇中母親對於離家20年父親的寬容態度,由於在當時日本女性離婚需要遵從封建體制的三從四德,必須要保持貞潔、從一而終即不可以改嫁等等的 約束,她認為這是一種對女性的不尊重。
後來在指導老師賴正杰的導引下,潘亞萍意識到,自己是以現代人的觀點,去評斷一個發生在上世紀的故事,所以無法理解老一輩的看法,無法帶入當時的環境、情景、風氣,忽略了當時社會的風氣與女性的處境。因此,她決定將原作中離家出走的父親改成母親,並將先前套在女性身上的傳統道德教條枷鎖改寫,以符合現代社會的變化與女性主義的思潮,她認為唯有自己接受,才能說服觀眾理解故事。
潘亞萍接著說道,身邊有許多單親家庭的朋友,她發現在離婚案件中,法院通常會判給父親扶養權,母親則要面對社會的眼光與壓力。她希望透過這部戲,呼籲現代女性不要被傳統道德所束縛,不需要在乎離婚後旁人所帶來的眼光,或任何惡意評價,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幸福。同時,潘亞萍也希望小孩能夠體諒父母離婚的苦衷,並不是因為不愛他們,而是因為有更深層的原因。
除了劇本與演員之外,《歸家》也注重舞台設計、燈光音效、服裝道具等細節,以呈現出最佳的效果。本次公演的舞台監督盧薏表示,從大四上學期就開始籌備這部戲,從選擇人員、分配工作、排練排演等等,都花費了很多心力。盧薏感謝所有參與製作的同學與老師們,也期待舞台劇能夠順利演出。
《歸家》將於4月21日至22日在嘉義縣表 演藝術中心上演,即日起可透過兩廳院售票系統或超商機台購買。預料這部戲將引發觀眾對於家庭、理想、現實等議題的思考與感動,歡迎喜愛舞台劇的朋友們前來觀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