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樂樂

泰國生態農場實習 從實習中學知識

透過異地實習 協助當地農民開發農產品加工 積極參與社會企業推廣行動

【記者邱琳育/南華大學報導】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林俊宏主任率領一支由6名學生組成的團隊,於6月26日至7月27日前赴泰國拜縣的Sun Sight Organic Farmstay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這項實習計畫特別遵循當地的綠色循環經濟政策(BCG),師生們將學術知識與實務經驗相互結合,並積極參與農場維護、BCG產品開發,以及社會企業推廣行動。

 

林俊宏提到,他們的合作夥伴是位於拜縣的陽光生態農場,該地區距離清邁大約3.5小時車程,農民缺乏農產品加工方式,也普遍面臨農產品銷售困難,因此團隊的目標之一是協助當地農民開發加工方法,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當地農產品,尤其是蒜頭產品的附加價值。

 

實習團隊中,林俊宏分享道,有生技系同學,他們致力於研發多項加工製程,其中包括黑蒜頭的發酵和蒜頭的醃製方法,雖然這些製程不複雜,但他們希望能夠系統化這些方法,以幫助當地農民增加產品價值,並促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

 

此外,林俊宏進一步指出,台灣與泰國在醃製香料方式上有著顯著不同,因此學生們嘗試融合多種方法,試圖開發嶄新的蒜頭醃製技術。林俊宏說明,通過發酵改變蒜頭的味道,這對當地來說是一種新穎的加工方式,未來當地農民可以活用這項技術,提高蒜頭的銷售率。

 

林俊宏分享道,在實習期間,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協助改善當地社區小朋友的遊樂設施,然而在建造攀爬網過程中,一些好奇小朋友使用剪刀剪壞了同學們辛苦製作的攀爬網,這對團隊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挫折,因為當時所剩餘時間已不足以重新建造攀爬網。

 

幸好,他們並未被困境擊敗,反而展現出極高的創造力和應變能力,他們決定將損壞的攀爬網改造成盪鞦韆。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林俊宏強調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並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性。他鼓勵學生要克服語言障礙,勇敢地使用英語與當地人溝通。林俊宏表示,這次實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經驗,還讓他們變得更成熟和負責,不虛此行。

 

應社系3年級黃芷筠表示,她參加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是出於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而且剛好看到系上的呂明哲老師在群組中宣傳的訊息。作為此次計畫的總召,她在籌備過程中主要負責擔任同學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橋樑。

 

黃芷筠分享道,他們抵達當地的第一個星期,多數同學都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當地的風俗與台灣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當地女性相對保守。此外,從清邁到拜縣的交通並不便利,需要長時間的舟車勞頓,而前往農場的道路都是泥路,沒有柏油路。黃芷筠說道,在加工農產品過程中,部分同學沒有採取足夠的防護措施,所以在切辣椒時被辣到眼睛,導致眼部刺痛和紅腫,甚至有同學因此受傷,儘管一開始充滿挑戰,這些經驗也讓他們更加堅強和適應當地環境。

 

由於參加學海築夢計畫的同學都來自不同科系,黃芷筠鼓勵團隊同學要克服不熟悉或害羞等因素,積極進行溝通。她認為,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大關鍵。同時,她感謝這次計畫讓她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儘管擔任總召很辛苦,但也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

 

生技系2年級賴彥妤提到,當地居民與團隊成員溝通時主要使用英語,但有些地方口音較重,因此一開始他們常常難以辨別對方是在說「2」還是「3」,或者是在討論價格是300卻誤以為是200。談到攀爬網損壞的事件,賴彥妤認為,這是正視問題的機會,當時因為時間不夠無法重新製作攀爬網,所以他們請當地木工將其改造成盪鞦韆,雖然負責人可能認為請木工就失去了初衷,但她卻視之為一次培養抗壓能力、適應逆境,調整態度的絕佳機會。她表示,參與這次計畫後她變得比過去更能接受失敗,並調節好自己的心情。

 

實習過程中,團隊同學們不僅學習到農產品的加工方式,還體驗到泰國和台灣不同的風土民情,也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養。他們親身體會何謂城鄉差距、資源有限,這使他們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資源。


▼參與計劃學生與當地學生合照。照片/林俊宏提供

▼參與計劃學生教導當地學生中文。照片/林俊宏提供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